“新物種”智能汽車“上路”
車身高近3米的陜西重卡車頭“靈活”地轉彎,遇到紅燈穩穩地剎車。車上的老司機沒有操作方向盤,而是將“操控權”交給了自動駕駛系統。
一輛超6米長的金旅星辰小巴士徐徐駛來,可乘坐10余人。走進車廂發現,汽車方向盤上多了一個平板電腦,司機并沒有緊握方向盤。
一輛北汽麥格納新能源汽車正在自動泊車,一把入庫;一輛美團無人駕駛物流車“看見”觀眾招手,停了下來……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自動駕駛體驗區,記者見到一輛輛“新物種”汽車。
“這款自動駕駛重卡完全可以在特定區域上路跑了。”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智能服務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發室副主任吉星說,港口、礦區提出研發自動駕駛重卡的要求,經過四年多技術研發,目前自動駕駛重型卡車技術已經相對成熟。
“城市末端配送是物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自動駕駛車輛配送已經在一些地區先行先試。”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一司副司長石紅艷表示,近年來,多個國家和地區對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共識逐漸深化,并加快示范運用。當前,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已經進入汽車快速演進、產業加快布局的商業化前期階段。
汽車在進化,道路也在變得更智能。“智能車聯開放道路”標牌立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榮華路上,這是一條“能思考”“會說話”的道路,支持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信號系統、標志標牌、可變情報板等路側設施連接“對話”。而這樣的道路在北京有40公里,覆蓋36個路口。
“通往自動駕駛的路徑是單車智能還是車路協同的系統智能?我們選擇了后者。”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張毅說,未來交通系統中的參與者,人、車和路測設備連起來就形成了新的交通系統。
以紅綠信號燈為例,一般自動駕駛車輛通過高清攝像頭識別,但在強光、傍晚等條件下,圖像識別的效果不理想。“車路協同后,信號燈把紅綠信號自動發送出來,自動駕駛車輛不用算法就可直接判斷。”張毅說。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車路協同不僅解決單車智能路線存在的感知精度受限、計算能力與認知范圍不足、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滿足等問題,還提高車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可靠性,推動場景自動駕駛等具備應用需求和商業模式的產品和技術快速落地。
業內專家認為,從傳感器感知到云端感知,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應用已從封閉園區逐步走向開放道路、真實場景,未來社會將發生深刻的智能變革。
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介紹,北汽將聚焦智能技術、智能產品、智能生態和智能交通四大重點領域,并計劃在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產品量產及L5級自動駕駛的技術開發成熟。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首席科學家陳競凱認為,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是技術迭代、小步快跑,盡早把產品推向市場,而汽車工業則要堅守安全底線。只有用技術解決安全問題,自動駕駛才能真正融入交通系統。
“智能網聯汽車是覆蓋面廣、對產業影響深刻的發展形態。智能化改變了汽車的屬性,汽車不僅是智能的終端,還可以是辦公、娛樂的場所,有很多可能性。”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說。
- 汽車車身顏色有哪些學問?2020.11.19
- 南京海關實現智能無感驗放,集裝箱過卡速度快3倍2020.11.17
- 雙十一蘇寧汽車開出首家“智駿體驗空間”2020.11.09
- 歸家之路更溫馨!南京站南廣場改造站房平臺2020.11.04
- 智能網聯汽車人才江蘇喊你來參賽2020.10.28
- 買的沒有賣的精?汽車金融要算清“糊涂賬”2020.10.23
- 汽車消費升級日趨明顯 新能源汽車迅速回暖2020.10.20
- 誰定義汽車,誰決定市場?智能電動汽車發展3大焦點2020.10.11
- 全國首趟新型智能軌道電動貨運專列在寧啟用2020.10.11
- 新能源車產業發展規劃通過 引導未來有序發展2020.10.10